“武汉轻工大学湖北近现代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是经武汉轻工大学命名成立、挂靠best365体育版官网下载的研究基地。2020年6月,研究基地正式成立。现任基地负责人为best365体育版官网下载熊文军教授。基地研究方向凝聚了校内外优势学科资源,体现了科研特色,对于破解湖北软实力建设与发展方面的难题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研究基地现设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1.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湖北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重视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改造,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又关注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成员:邱婕、喻晓薇、李丹、苏敏、王亚萍、吕兴、周圣男、袁梦瑶、周雯、汪弘扬
2.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极具潜力的文化创意专业的发展走向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提出科学的对策;研究湖北不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问题,针对特殊的地域、文化等因素,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提供建议。
成员:李奇志、王灿、熊洁芬、信莉丽、彭军、杜永利、张莉、黄晓薇、熊洁芬、梁峰
3.城市文化传播与服务。该方向主要研究城市精神与文化的传播现象,以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议题。关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从文化服务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研究城市特色文化,梳理其传播路径,阐释其构建过程,说明其重要意义。
成员:熊文军、习强毅、刘勇、俞钰凡、刘雪芬、刘科军、汪亚琴、黄雅婷、王燕灵
基地现有科研人员29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余人。近四年来,基地科研人员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课题20余项。出版论著3部,在《文学评论》《南方文坛》《科学决策》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各类教科研成果多项,并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了多项咨询报告,针对湖北生态红色旅游区的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等议题多次被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采纳。
基地计划在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利用省市与武汉轻工大学人才引进政策,计划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学术带头人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骨干4-8人,成立高水平人才及中青年骨干专家组成的学科梯队。基地将继续以湖北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为重点,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关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重视城市文化的传播,从文化服务角度出发,为建设宜居、和谐的城市社区贡献力量。从文化传统的承续、文化产业的构建和文化服务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湖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力争使研究基地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心。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近现代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自2020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方向
该方向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邱婕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的现代化转型研究”(21CZW043),王亚萍的“初唐骈文观念的嬗变与骈体革新研究”(2021038)较具代表性。发表核心期刊多篇,《论初唐四杰骈文观念的嬗变与骈体革新》(《理论月刊》2022年第4期)、喻晓薇的《莫言小说与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等皆围绕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命题展开探究。喻晓薇所著《莫言小说与明清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向度,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之路。
2.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方向
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题项目、论文、专著与咨询服务报告。课题项目的代表性成果为王灿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画报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像史料整理与研究(1912-1949年)”(22YJC850010)。发表核心论文多篇,王灿的《“三重摹创”视野下非虚构写作的实践图式探究》发表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著作类成果多项,熊洁芬撰写的《动漫产业的区域化发展特色分析》立足于区域化概念,探索动漫产业的呈现特色以及发展途径。为政府部分以及以及各类协会企业等提供咨询报告若干,其中,李奇志教授就湖北生态红色旅游区的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等主题的建议,多次被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政府部门采纳并获奖。
3.城市文化传播与服务
获得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刘雪芬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延伸研究”(22BH149)、黄雅婷的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学记忆的生成——阿斯曼之后文化记忆理论的叙事建构”(HBSK2022YB50)较具代表性。发表核心论文多篇,其中,俞钰凡的《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研究的热点分析与评价——基于 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科学决策》2022年第4期),汪亚琴的《作家运营文学组织的成功范例——论作为“文学活动家”的聂华苓》(《南方文坛》2022年第3期)等皆立志于城市服务与文化传播。另以中美合作方向的广告学专业为依托,主办“新时代翻译教育的使命与中国文化传播国际学术论坛”等会议,依此探索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方法。